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简介
日期:2023-06-01  作者:软件工程系 来源:  浏览量:109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18年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并于当年开始招生,专业依托广东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培养学科,建设有“软件生态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是广州软件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一、 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面向现代生产、服务型行业对大数据岗位的需求,培养掌握计算机专业和大数据专业基础知识,熟练使用大数据主流方法和技术,能从事大数据获取、存储、分析挖掘、应用系统开发、平台部署和运维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数据建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应用领域中从事大数据应用的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大数据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体格健康,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和较强的劳动能力。

目标2:掌握专业必备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知识,理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核心知识体系;具备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

目标3:掌握数据建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应用领域中从事大数据应用的能力,建立以“数据分析与建模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具备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目标4: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在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时,能够考虑环境、法律、伦理、道德等非技术因素;

目标5: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持续学习和跟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技术创新。


3.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教师11人,中级职称4人,其中2名教师为博士学历。专业建设有省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学团队”,校级“大数据应用科研团队”。

本专业围绕课程群教学团队、实验教学团队、教学督导组、实验班教学团队,专业课思政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各教学团队制定明确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目标,组织协调教学任务,规划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手段,编写相关的课程教材,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并督促该计划的实施。


4.实验条件

专业建设有大数据实验平台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系统实验室、oracle数据库虚拟化平台实验室、操作系统实验室、数据库技术实验室等可为专业提供实践教学保障的实验室。

另外,围绕大数据核心课程群资源建设,校企协同共建了校内在线大数据实验云平台,向师生提供一站式的、完善的大数据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将实验教学过程环节纳入云平台进行管理与监控。


5.课程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特色课程群建设,建设有三个特色课程群。课程群与核心课程如图1所示。

1 以特色课程群为依托的课程体系

6.专业特色

该专业将CDIO能力培养体系和OBE工程教育理念相结合,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言技术,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引入企业项目案例进行实践教学,依托产学界的师资力量,培养适应新形势,具有最新思维和技能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大数据应用人才。

(一)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

(1) “数据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和知识能力体系,培养学生具备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和迁移的能力。

(2) “数据分析与建模”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大数据分析、建模、挖掘、可视化等能力。

(3) “大数据技术应用”为中心,利用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处理平台、大数据应用开发平台、大数据项目实训平台,以项目驱动培养学生的大数据综合应用能力。

(二) 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实施以“项目实训”和“实验班”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企业综合工程项目引入“项目实训”和“实验班”专业实践教学,实现校企协同育人。通过项目的目标驱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